隨筆札記

關於部落格-「日常食札」四個字

今晚想聊聊「日常食札」這四個字的原由。

當初部落格取這個名字,也是想了挺久,要說跟「吃」這件事有關,有許多平易近人的詞彙,比方說「愛吃鬼」啦(已有人使用)、貪吃鬼啦…等等,但這種有點過於直白的形容想一想還是不合我味,或是「就是愛吃XXX」之類的又好像過於簡單。

而說自己是「吃貨」、「老饕」又言過其實,畢竟吃得比我多、懂得比我多的人大有人在。

想了老半天,在紙上劃了又劃,只好重新思考到底什麼字眼適合我「這個人」。

文字構成的結果,能夠傳達一個人的性格,而在內容還沒開始建構前,標題就顯得很重要了,適合的名稱下才能用文字堆砌出我所想像的模樣。

好吧,回過頭來,想一想「吃」這件事,這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是每天除了呼吸拉屎外最重要的事情了。

咦,每天?天天?沒錯,吃是我的日常,嗯,日常,好像還不賴。

但後面總接點什麼吧?「日常貪吃」?好像太可愛了,「日常食記」?食記兩個字太過氾濫了,再想一個吧。

想不太到,只好看著桌上的筆記本發呆,想起學生時期上課最愛拿著一本空白的本子寫東寫西,東塗塗西抹抹。

有時畫起漫畫中的角色,有時抄寫喜愛的歌詞(我承認當時沈迷方文山的詞),但更常佔滿本子的是我喃喃自語的隨筆,對所見的事抒發情緒,或是隨興紀錄一日的流水帳。

年輕時候的文字爆發力無窮,青春期裝模作樣的文青風、少女維特的煩惱,現在拿起筆也不見得能寫出當時的詞句來了。

想著這件事,「食札」兩個字突然就浮現出來。

是的,想一想對我而言,這裡是記錄我味覺體驗的所在,「日常食札」這四個字合在一塊兒,蠻符合我想傳達的意念。

無論是吃到美味的料理,或是親自下廚,我都想像學生時代那樣,無拘無束的用自己想傳達的文字隨筆記錄下來,我希望部落格就像是一本手札、札記,將生活中的「食」轉化為生命記憶裡重要的一部份,我希望大家在瀏覽時,像是在翻閱一頁頁的日記,是有靈魂、有重量的、有溫度的。

所以,這陣子有看我文章的朋友,不難發現有時候我交代完食心得後就跑了,真是拍謝啦,只是對我而言提供完整資訊不在我的傳達範圍裡(加上我懶),但要是有人問起,我還是很樂意提供的哦,啾咪。

很謝謝每一篇有留言和按讚的朋友,也期待之後會有越來越的朋友願意在文章底下留言,告訴我你們今天吃了什麼,如同交換日記一樣,我分享我的,希望有一天也能讀讀,屬於妳的味覺記憶。

晚安。

You Might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