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 大同區

阡日咖啡供應所KŌFĪ SUPPLIER|台北大同區・中山站

位在赤峰街41巷住宅二樓的阡日,供應咖啡、甜點及氣泡飲品等。每月有固定開放的時間,屬預約制。主理人鮭魚以開設一千日為目標,經營著這片隱密的咖啡小天地。

沒錯,這又是一家在位於我中山老家隔壁的咖啡店。距離呢,僅隔著一條巷子。說起來,每次都這樣,我再次地感到慚愧,因為是看見友人分享,才知道阡日原來近在咫尺處。

阡日的斜對面是小時候常去的銀樓,但不是為了買金飾銀飾,而是因為銀樓的老闆娘以前兼作繡學號。每升一年級,老媽就會帶著我拿制服來這裡報到。

除此之外,對於這條巷子就只是常常經過而已,沒有太多特別的記憶。

一樓的招牌字樣很迷你,經過要是不抬頭仔細看,根本不會知道有個咖啡店藏在二樓,北風社至少抬頭看的時候,有個大扁額,不注意也難。

推開老舊的鐵門,走上階梯,地面擺放著「珈啡」字樣的木製牌子。阡日的木門和樓下的鐵門一樣窄小。木門的螺絲大概有點愚鈍,只能使勁地推門才能打開。「碰!」的聲響嚇了我們一跳。

裡頭的人們似乎不以為意。抬頭看我們一眼之後,又繼續和身旁的友人們談話。主理人鮭魚看起來是個和善的人,請我們先找位置坐,示意待會會來招呼我們。

阡日的所有一切都很居家,靠近門口處有張三人座蓬鬆的布沙發;落地窗旁設計了墊高的和室木地板。來的人隨意席地而坐,選擇自己最舒服的姿勢,度過一個下午。

阡日咖啡供應所

「母湯」是阡日最紅的明星,一隻花色被照顧得很美的三花貓。除了咖啡,我最期待就是見到母湯。只是我們坐下來,沒瞧見牠的身影,大概躲起來睡午覺了吧!

鮭魚一人招待全場,沒有其他助手。這裡的消費方式為三百元包含一道甜點,咖啡及其他飲品則不受限制都可以加點。

他忙完一個段落後,過來招呼我們,就像和鄰居閒聊一樣,詢問今天有想特別喝些什麼。

「不然先來杯藝伎當作開場吧?試試看?」他建議。

能用以這樣的價格喝到一杯藝伎,當然求之不得地說好。

這裡的咖啡也是鮭魚自己親手烘,當我到吧檯處,他拿出咖啡豆低頭聞了聞,很滿意的自我誇讚一番:「這昨天烘好的,味道真的超~棒!」

對於這樣陶醉在自己烘豆技術的咖啡師,想必咖啡也有一定的水準吧!

果然,他沖煮出來的藝伎,滋味純粹,入喉相當乾淨舒服,酸度平衡,真的頗適合作為開場的一杯好咖啡。

我也注意到,他店內所用的杯具,也都是精挑細選。比方裝冰咖啡的玻璃杯,便是使用我很愛的日本木村硝。

「請問,母湯在睡覺嗎?」當他端咖啡上來的時候,我忍不住順口問。

「啊,牠在這裡唷!」坐在和室地板的女孩聽到我的問題,連忙拉開她身後的窗簾——原來這小傢伙躲在這瞇著眼享受日光浴呢!

好美的一隻貓,我感覺到我的眼神冒出滿滿的愛心。

第二杯咖啡,我選擇友人推薦我的「莫札特」,是一支帶有發酵酒香的咖啡。

甜點則是可以選擇檸檬派或是楊枝甘露,我和枕邊人剛好一人選一種。

只是對於阡日的甜點,我和枕邊人都覺得,他如果只專注在咖啡上,甜點與其他人合作,可能呈現出來的結果會更好。

母湯睡醒了,開始在店內跑來跑去。大夥兒都急忙拿起手邊的相機、手機猛拍,深怕錯過牠的「倩影」。

牠是一隻很有個性的貓,不太喜歡客人們一直摸他。有點高傲的眼神,但卻十分黏鮭魚,會向他討摸摸,想要被用力拍屁股。(在這邊聽起來好像怪怪的)

偶爾鮭魚有空擋,便會親暱地摸牠兩把,母湯會發出滿足的呼嚕聲,可愛極了。

抗議啦!喵!

咖啡又喝完了。我問鮭魚還有什麼可以點,他說有阿法奇朵,我開心地馬上說好,枕邊人則是點了蘇打氣泡飲,這杯是屬於夏日的淺藍色,輕飄飄的,看了很有沁涼感。

阡日的阿法奇朵我很喜歡,濃縮咖啡微微的苦澀撞上奶香甜膩的冰淇淋,加上檸檬片的清香,還真是好吃。

接近傍晚,我們最後點了一杯梅酒沙瓦,梅子是鮭魚自己釀製。當他用勺子舀出梅子,我站得老遠,卻似乎也聞到了那芳醇的梅酒香。

這時其他客人也離開得差不多。鮭魚總算有時間坐下來和我們閒聊。原來他是從高雄北漂上來,而老宅翻修成現在的空間,也花了他很多心力和…財力。

我問他:「所以真的只開一千日嗎?」

他說:「對啊!」

我問他假如一千日之後呢?

「我想出國去進修,學習更好的烘豆技術。」他簡短地回答我。

關於未來的日子,我們通常想得很模糊,鮭魚卻是毫不猶豫用肯定句回答我。

這一千個日子,他計畫著端上他最有自信的咖啡,提供給走進小木門裡的來客。

這一千個日子,倒數看似是結束,卻也是讓他期待又盼望,倒數迎接另一個新的開始吧!

備註:鮭魚是以「人生艱難,櫻花鉤吻鮭 LeToughs cafe’」為粉絲專頁名稱,「阡日」則是咖啡工作室的名稱。

阡日咖啡供應所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1巷1-4號二樓
營業時間:請洽粉專

・更多小店故事、美食交流、食材器皿團購,歡迎加入社團「日常好食X日常選物

延伸閱讀
北風社|二樓老宅咖啡與三明治|台北大同區・赤峰街

You Might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