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峰街是我長大的地方。我在這條街玩耍,在這條街學會玩傳丟球,童年總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小小的巷弄之間。
那時的赤峰街,充滿了機油和鐵產生的鏽味,但在這些味道之間,卻奇妙的夾雜了早晨的香味。
這條街通常都是以一個小店面養家活口,當大人們忙於開店工作,很自然的,孩子們的早點,就必須仰賴附近的早餐店。
街頭、街尾以及街道的中間,皆有早餐店,每天早上起床,完全不必煩惱要去哪裡買早餐。
今天要說的『權泉珈琲』,就開在小時候常吃的早餐店隔壁,現在早餐店已經收起來了。
而為什麼會說到早餐店,是因為第一次踏進權泉的時候,我誤以為櫃檯前方的復古保溫箱,是以前那家早餐店的保溫箱,當時看到覺得特別興奮,以為這位老闆也太有心,將舊時的玩意兒給流了下來。
後來才發現是一場誤會,人老了記憶力消退,我忘了早餐店隔壁,是一家水電材料行才對,這是老闆自己找來的保溫箱。
當時覺得自己有點糗,怕被老闆誤會是怪人,還找了機會跟老闆解釋一番。
(當下看到牛奶保溫箱時,忍不住跟老闆聊了早餐店以前的事情,好笑的是老闆也很附和我的說下去….)
聊天之餘,意外的發現老闆也住在我家附近,這種娘家和現在的住家都是算鄰居的感覺,實在有緣。
後來只要回娘家或是回中山辦事情,只要有空,我都會到權泉喝一杯咖啡。
之所以拖到現在才想寫下這篇,是因為實在難以介紹起,每次到權泉,總會發生許多有趣的故事,到底要挑哪個寫也讓我很傷腦筋。
所以今日不特別琢磨在咖啡上,而是想記錄對我而言蠻特別的一家店。
老闆講話和思考的方式有時會給人感覺慢一拍的錯覺,當你問他一個問題,他會停頓一會兒,才慢條斯理的回答你。
對於『賣咖啡』這回事,他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,就算突然湧現買咖啡的人潮,他依然不疾不徐的磨豆、壓粉。
讓我最驚訝的,是送出去的每一杯咖啡,他都會特別在做好給客人的時候,告訴每位購買者咖啡喝下去的味道是什麼。
有次一位女客人點了拿鐵,老闆依照往日風格,在做好咖啡送出去的時候,再度說:「這杯咖啡有著可可的香氣,尾韻還會有一點點堅果的味道。」
那位小姐聽完回應:「我知道啦,我已經來第二次了。」
我心裡想說,不曉得老闆要怎麼接這種話, 沒想到,他緩緩吐出一句:「嗯,我知道,我記得你。」
由此可見,不管你是熟客還是非熟客,他都一視同仁的對待。
咖啡店之所以命名為『權泉』,是來自他韓國老婆的名字,可見得老闆內心應該是一個很溫柔、重感情的人。
但他偶爾,也是會讓人難以接話,是個冷面笑匠。
前幾日回赤峰街補拍麵線,天氣很熱,想說去買冰拿鐵解渴,忙昏頭的面線町老闆們,也舉手說要喝。
於是我很自然的走到權泉。老闆見到我,先是打招呼說:「今天又回娘家啦?」
我笑說今天是來工作的。
他問我要喝什麼,我正要說:「我要三杯…」
「三杯雞嗎?哈哈哈哈~」
也許是天氣太炎熱,他很需要冷笑話降溫。
「………..我要三杯冰拿鐵。」說完,我感到一陣寒意。
印象中,我沒有特別問過此店的咖啡豆產地和烘培法為何,因為每次沖出來的咖啡,我都蠻喜歡的,喝了很順口,是那種我可以每天安心買來品嚐的咖啡。
倘若點拿鐵,那牛奶和咖啡香契合的滋味,絕對會想讓人大口啜飲。導致每次出了店門外,走了好遠,才想到我又忘記問咖啡豆的事情。
店內的咖啡有美式、拿鐵、濃縮等可選擇,由於空間不大,故以外帶為主,如果想在店內飲用,只能站在吧檯前喝。
小店裡的角落,擺放了許多充滿街頭風格的設計品和潮流雜誌,都可隨意讓人翻閱,他也會極有耐心的一一介紹你在翻閱的物品背景。
某天連續遇到兩組來自異國的旅客,很喜歡店內擺放的設計小物,和老闆聊了起來,聊到投緣了,還拜託他推薦台北的美食景點。
我笑著說,沒想到一家巷弄裡的小咖啡店也成了觀光諮詢站了呢!應該要收費的。
老闆同時也是滑板愛好者,在開店之餘,也極力推廣滑板運動,時不時會看到老闆在粉專上揪大家一起玩滑板。
如果你愛咖啡、又愛玩街頭滑板,那來這裡聊一聊,鐵定收穫甚多。
關於權泉和赤峰街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,如果你來到這裡,別忘了外帶一杯這條小街裡最好喝的咖啡!
權泉珈琲 KWON SAEM COFFEE
地址: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53巷36號
營業時間:12:30–19:30(星期二店休)
大同區・延伸閱讀:
[早餐]台北・大同區|中山站・四海豆漿大王(30年老字號豆漿店)
[食札]產出 THE FOOD|捷運中山站・赤峰街
・更多小店故事、美食交流、食材器皿團購,歡迎加入社團「日常好食X日常選物」
👉日常食札FB專頁
👉日常食札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