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欸!我們中午去廟口那吃飯吧!」我說。
平日上班的中午,有時天氣甚佳,就會興起去慈聖宮前的榕樹下享用午餐的念頭,享受片刻的悠哉,而晚起的假日,也會到這兒覓食,找一頓台式早午餐填飽肚皮。
一直以來廟宇前都是小吃攤販的集散地,有的規模隨時間壯大,像是基隆廟口,有的始終如一,保持小巧玲瓏的攤數,所謂「兵不在多而在精」,慈聖宮前的攤販們正是如此。
如果有閒情逸致,想仔細瀏覽台北老城區,可從大稻埕碼頭、迪化街永樂市場等,一路晃到迪化街二段,沿路的老巷弄,有著早些時期的大稻埕身影,而慈聖宮就像是一個旅途中的休息站,一個中繼點。 廟口兩側皆是小吃攤,特別的是兩側各有一家原汁排骨湯,今天先談面對廟宇左手邊的這家「媽祖宮口原汁排骨湯」,緊鄰一旁的是肉粥店,特別推薦它的炸物,若早晨來這兒,也可嚐些粥品小菜當早餐。
在這裡吃飯首先得找張桌子坐下,有些攤子有固定的桌數,上面會印上店家的名稱,所以別坐錯家,若兩人前來,分工合作,一個佔桌,一個就可先去排隊點餐。
一碗滷肉飯、一碗原汁排骨湯,就是如此簡單樸素的一頓午餐,店裡也有些小菜可點來搭配,像是滷高麗菜、滷筍絲等,但有時候我也會加點肉粥店的炸物一塊兒吃,像這次突然嘴饞了,就點了一份花枝炸與蚵仔炸一起享用。
這家的滷肉飯屬於肥肉多,米粒飽滿大顆,攪和著滷汁甚為滿足,只是若兩家相比,我更喜歡右手邊的滷肉飯,米飯的口感更佳。
扒一口飯,低頭再舀上一口湯,白蘿蔔的鮮甜融入排骨湯裡,湯面上浮了薄薄一層油,想必花了許多時間熬煮,才能逼出骨頭裡的精華,而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豬肉,嚐起來有著豐富的油脂甜香,沾上香辣的醬汁,令人涮嘴得停不下來。
延三夜市也有一家賣原汁排骨湯的小店(灶頂原汁排骨湯、高麗菜飯 |台北大同區・延三夜市|2019米其林必比登推介),也是我飢餓之時常光顧的店,湯頭與廟口相比,偏為清淡,應為熬煮的骨頭部位不一樣所故,它提供的是一支支的排骨肉,得用雙手拿起來啃骨頭邊上的肉,接著再吸吮骨髓裡的湯,那是另一種小吃情懷。而廟口這家,則是已經切成肉塊,讓嗜吃肉的人更容易大快朵頤。
廟口的小吃攤大部分只營業到下午左右,大白天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老台北人,當太陽還高掛天空之時,便不客氣的開喝,桌上盡是一瓶瓶金牌啤酒,有幾攤恰好提供熱炒類料理,閒來無事的老人們,常常在這聚集三五好友,點幾盤菜,開幾瓶酒,一大早就喝得好不痛快,若哪天也有如此悠閒,還真想與他們一塊兒坐下來,聊聊老城故事呢。
媽祖宮口原汁排骨湯
地址: 面對媽組宮口左手邊
台北大同區・延伸閱讀:
[早餐]台北・大同區|中山站・四海豆漿大王(30年老字號豆漿店)
更多美食料理二三事,歡迎按讚追蹤粉絲團
👉日常食札FB專頁
👉日常食札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