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ug Pizza來自香港,原先在東區啜飲室的對面,近期遷址到了西門的小巷弄裡,之前在附近喝酒時,就有注意到這家店,網路評論不多,但大部分都是好評,尤其餅皮 ,許多饕客讚賞有加,讓人多了那麼一些期待。
揮別連日的大雨,很幸運挑到晴朗的天氣前來用餐,大概拜週五的狂歡夜所賜,正中午的西門町此時才漸漸甦醒,巷弄裡有許多用推車載著貨物的年輕人,很有活力的快速穿梭,對面三三兩兩的人們,掛著宿醉的表情,正排隊買咖啡清醒一番。
在他們身上看見十幾年前的自己,西門町其實沒有太多的改變,變的是一批批來來去去的人,大家在這裡矇懞懂懂揭開青春的面貌,在西門的街頭上流連忘返,直到有一天突然不再來到這裡,彷彿宣告一夕長大,邁向另一階段的成熟。
重新返回老地方,有點熟悉有點陌生,是另一種新鮮感。
Mug Pizza遷址到此,猜想應比在原先的點合適,畢竟東區充滿許多胃口如小鳥般大小的女孩們,披薩這種份量大、飽足感十足的料理,還是比較適合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熱量的年輕人們。
這裡披薩口味選擇多元,適合多人聚餐,菜單有套餐可選擇,像此次我們有四位用餐,店員推薦我們可點三人份套餐,再另加點小食搭配。
三人份套餐為12寸大披薩,平均一人可以吃到兩片,搭配炸物、雞翅等,一頓下來真的非常有飽足感。
醬底的部分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番茄醬底,還有千島醬底、惹味燒烤醬底(BBQ)、沙嗲醬底以及咖哩醬底,喜歡嚐鮮特殊口味的朋友,應該會很愛。
如果想一次嘗試不同口味,加$10元就能選擇兩種口味各半,店員推薦可點熱門的超級至尊(番茄醬底)試試,我們另外還選擇比較少見的「菠桃洶湧」——由鳳梨、水蜜桃及鴨胸組成,一鹹一甜正好均衡一下味覺。
等待餐點的同時,和朋友討論彼此對於披薩店的看法。
想了想台灣專門的披薩店的確不多,可能是因為大家習慣在家裡頭叫外送的披薩,所以並不會特別想約朋友到餐廳裡享用披薩。
在台灣如果和朋友相約聚餐,討論的不外乎是火鍋、義大利麵、熱炒等料理,披薩店幾乎很少有人會提出來。(當然還是有時會突然心血來潮想吃啦!)
不像在美國,無論在家裡聚會,還是外面聚餐,總會有人提議買披薩、吃披薩,也許是因為老外很習慣在聚會上到處跟人搭訕聊天,披薩正好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拿在手上走來走去的食物,因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美式披薩文化吧!
話說回來Mug Pizza雖然來自香港,但裝潢有著簡約的美式風格,以街頭常見的滑板高掛在牆上作擺飾,整體用餐環境給人算是輕鬆而悠閒的。
吃披薩鐵定要邊喝飲料,搭配的飲品有汽水類,也有提供德國施奈德白啤酒。
汽水類及檸檬茶都可以續杯,在這次聚餐的過程中,店員很主動的來幫我們續杯了好幾次,我們打趣的說,都不知道是喝汽水喝飽,還是吃披薩吃飽的。
因製作披薩需要一些時間,非常建議來這裡用餐的朋友先點幾道小食作為前菜,慢慢邊吃邊等主餐上桌。
首先一開始炸物拼盤以十分華麗浮誇的摩天輪姿態登場,大夥兒紛紛驚嘆一聲,直呼想整組帶回家。
薯條、洋蔥圈、魚手指及脆皮腸各自擁有安身立命的小包廂,穩穩的乘坐在裡頭,吃得無聊了,想換換眼前的口味,用手隨意轉一轉摩天輪,瞬間輪到一下位,每個人像個孩子樂此不疲的把玩,倒是成了意料之外的樂趣。
裡頭我最喜歡魚手指,無腥味且內裡軟嫩,而拼盤份量對於四個人來說挺剛好的。
小食類還有新奧爾良雞翅及醬燒金莎骨,雞翅帶點微微辣勁,啃起來頗過癮,讓我想起每次外送披薩所搭配的烤雞翅,比較起來,還是現做的美味許多。
所謂的醬燒金莎骨,其實應該是類似BBQ豬肋排的概念,醬料醃製得很入味,口感肉質佳,以披薩店來說,這道處理得頗有水準,可惜因小食所故,一人只配得一根,不然這滋味多來幾根絕對沒問題啊!
小食解決完畢後,圓木盤呈上的是此餐的最後主角——披薩,「超級至尊」口味有著洋菇、火腿、青椒、辣肉腸,鳳梨等豐富配料,可謂集經典之大成,剛烘烤好的披薩,那誘人的香氣,讓人只想趕緊拿起一片嚐嚐。
起司舞動牽絲,柔柔軟軟,慵懶的與配料們躺在餅皮上,彷彿曬著暖烘烘的陽光。
禁不起突如其來的打擾,溜滑梯似的滾了下去,原本單手拿起披薩,此時不得不伸出另一隻手幫忙接住這些俏皮的配料,底層的餅皮像是火燒已久的鐵板,燙手得不得了。
「好燙好燙…」大夥兒哀哀叫,但抵抗不了剛出爐的誘惑,顧不得燙手,不客氣的吃了起來。
「嗯,好吃耶!餅皮好脆!」一位朋友眼睛發亮的說,露出了滿足的笑容。
餅皮質地柔軟,外圍看似厚實,第一咬下口感竟是脆,接著越嚼越發一股香甜之味,經過詢問,才曉得原來是因為餅皮底下有新鮮的橄欖油,添加油後的麵糰遇上高溫,有類似半煎炸的調理方式,故烘烤出來的餅皮才會如此蓬鬆酥脆。
上頭的起司不僅香氣濃郁,吃多了也不會覺得膩口,柔軟的乳白膏狀包覆上述的配料,每咬一口都有著不同的滋味,有辣肉腸及火腿的鹹香青椒的鮮脆,還有洋蔥與鳳梨的甜,諸多變化,輪流隱藏在每一次的咀嚼之中,加上我最愛的經典番茄醬底,這組合真是百吃不厭。
食完鹹味,剩下另一半就是被我們當作甜點的披薩——「菠桃洶湧」。
記得前不久,地獄主廚Gordon Ramsay才在電視節目上被懲罰吃他最痛恨的夏威夷披薩,他本人無法接受鳳梨出現在披薩上,認為那不該成為一種披薩配料。
但是我不得不說,鳳梨那奔放的果香及來自熱帶水果天然的甜味,非常有助於減緩吃披薩時所產生的厭膩感。
每回買披薩,我總愛點基本款,比方瑪格麗特或是美式臘腸,再來的選擇,就是夏威夷披薩了,所以看到Mug Pizza將鳳梨與鴨胸、水蜜桃放在一起,忍不住就想點來試試。
如果鳳梨的甜是屬於南方的熱情,那麼水蜜桃大概是屬於少女細緻的甜,即使感覺都是甜味,卻又不盡相同,十分耐人玩味。
另一配料鴨胸,軟嫩不乾柴,口感佳,與水果搭配起來好吃極了!
而前面的「超級至尊」是鹹中帶甜,這次倒相反,成了甜中帶鹹的有趣組合,口味充滿創意,如果有機會來用餐,喜歡新奇口味的朋友,推薦可以試試看這充滿奔放果香的披薩。
用餐尾聲,店家還很驚喜的招待了香草泡芙。
這是一道類似「炸冰淇淋」概念的小甜點,我不以為意的一口咬下,沒想到冰涼的香草冰淇淋遇到焦糖醬,味道竟如此合拍,而且泡芙皮正熱熱的酥著呢!
在冰火交融之下,形成的特殊口感,也讓我們這餐劃下了完美的句點。
吃著美味的披薩大餐,讓我憶起幾年前在美國打工度假,那段窮哈哈的日子。
當時,我在紐澤西海邊小鎮的一家小型的遊樂園裡工作,那裡冬日毫無人煙,只有一整片的白雪皚皚,待夏日艷陽之時,才有來自北方的魁北克人或是附近城市的居民來這裡度假。
對於來自遙遠異國的窮學生,口袋零花有限,必須節衣縮食,三餐只能自理,偶爾排到晚班,懶得下廚,才會在休息時間,跑去披薩店買切片的大披薩果腹,一片只要一塊美金,那一片大小與台灣好市多的切片披薩差不多,加上披薩熱量高,即使只食一片,也足夠支撐一整晚的活動量。
我永遠忘不了那片片剛烘烤好、還騰著熱氣的滋味。
底層的番茄醬與上層的厚起司,鹹香的臘腸與稍硬卻帶有嚼勁的餅皮,這簡單的組合,撫慰了我每一回疲累不堪的身軀。
回到台灣後,吃披薩變得容易多了。
但吃來吃去,仍是懷念當時用力揮灑汗水後,得來不易的那片披薩滋味。
我常想,也許最想念的不是披薩本身,而是想念當時還青春、不被現實束縛,自由自在的自己吧!
–
謝謝Mug Pizza的邀請,讓我享用披薩的同時,也順便回憶了屬於青春的美好時光。
Mug Pizza
地址: 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27巷15號
電話: 02 2331 6771
營業時間: 12:00 – 23:00(週一公休)
延伸閱讀:
[食札]漫高三明治 MOUNT KAO SANDWICH SHOP・精釀啤酒|台北・科技大樓站
[食記]台北・信義區|國父紀念館站・籌學費美式餐廳
[食記]台北・萬華區|西門站・牛店(精燉牛肉麵)
[食記]台北・萬華區|龍山寺站・華西街・勇伯米苔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