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連假回到枕邊人的故鄉,集台灣小吃之大成的美食城市—府城台南,我便會好好把握機會品嚐美食。
一個上午便嚐了許多米飯料理,虱目魚、蚵仔滿溢的爽口鹹粥;融合甜鹹滋味、台南味十足的魚酥飯;口感濕潤、帶了大火快炒後的餘香—蝦仁飯…等,最後再陪他回味小時候的最愛—武廟肉圓。
騎著車在市區閒晃,沿路盡是長長人龍,有些店想吃也吃不了,牛肉湯、春捲攤前是一圈圈低頭滑手機的人們,看來每一攤估計都得排上大半天的時間。
問了同是台南人的友人要吃什麼午餐,我們從市區幫忙帶回去。
訊息傳來:「喔,我要火雞肉飯,謝謝。」
也許是我們對美食之都,抱著過於美好的想像吧!其實台南人也不盡然是天天都吃這些傳統小吃。
像我的公公婆婆,他們最常吃的早餐不是牛肉湯,而是豆漿、蛋餅等等。枕邊人的台南朋友也是,早餐通常和台北人一樣,找間巷口的普通西式早餐店就解決了。
最近寫文章的時候發現,台南的鄉親們雖然沒有天天吃傳統小吃,卻非常重視自己家鄉的料理,也因為如此,這陣子得到許多寶貴的在地資訊,比如,今天有台南的網友告訴我,原來鍋燒意麵有分三種等級,我還真的不知道呢。
也有的台南人看完我的文章,私訊給我他們的口袋名單,推薦我下次可以試試看,他們樂意分享,也毫不吝嗇給我這個「台北俗」諸多指導。
透過網路,透過文字,我感受到台南人的熱情,以及對於自己家鄉的那份驕傲,那是不可被外人侵犯的神聖領域。
我想,這是其他縣市的人絕對沒有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