・島嶼的餐桌
作者陳淑華用文字記錄童年時期,記憶中母親的餐桌日常,記錄著台灣六、七零年代的家庭料理,有簡易樸實的家常菜,也有來自館子裡那講究的功夫菜,無論是哪一種菜色,都深深的影響她日後的味蕾。
在閱讀的同時,會讓人也勾起童年嚐到的味道,我不禁想到自己母親也是燒得一手好菜,這本書讓我彷彿又回到小時候,再次趴在餐桌上看母親進出廚房忙碌的身影情境,那是一種出社會後才了解的幸運,天天有不同的色香味,累積味覺的經驗,是許多人夢寐以求,我卻習以為常的事情。
本書裡頭有一段寫道關於榨豬油及油粕仔的敘述:「母親有時會利用炸豬油時順便做油蔥酥。通常就是豬油融化後,撈起油粕仔,放下細切的紅蔥頭,如此一來,炸好的油蔥酥多了豬油香,而留下的豬油則添了油蔥酥的香氣。」
以前待在書房寫功課,有時突然聽到一陣逼逼波波的油炸聲,緊跟著是滿屋子的香氣,就知道母親又揮著汗炸豬油了,看到作者描寫的那段文字,讓我感觸極深啊!
而此書也引經據典,將每道菜背後的典故與背景融合在其中,對於喜愛看飲食文化相關知識的人來說十分受用,想要回味七零年代的古早味,看這本書就對了。
・愛香料 台灣家常料理常用的香料不外乎白胡椒、薑、大蒜、八角等,若要嘗試更多不同的異國料理,認識香料是必然的功課,現在也越來越多專賣香料的店家,有時在食譜上看到需要的香料,卻不知道長什麼樣子,或是哪個時候該用什麼香料去提味?這些都可以透過此書得到解答。
這本書是由日本香料專賣店「L’épice et Épice」出版,提供了香料的基本常識、香料圖鑑、使用方式及保存方法,我認為最推薦的是它香料圖鑑的編排方式,每種香料各佔據一個頁面,介紹產地、特徵及使用方式,不過於冗長的贅述,讓人能快速地進入主軸了解,對於料理剛入門的新手,讀起來格外輕鬆 。
而最後面的章節也提供了香料食譜,因光憑空想像味道,是無法全然理解,照著此書邊讀邊試做,對於了解香料的各種味道非常有幫助。
・台灣小吃行腳 此書為舒國治老師的作品,出版於2014年,相信對於喜愛閱讀台灣飲食文化的讀者並不陌生,此書比「台北小吃札記」更擴大了吃貨的範圍,從北吃到南,將台灣各地的巷弄餐館及小吃一字一句刻畫下來,本書如同他以往的寫作風格,優美的斷句,簡潔有力的詞彙,道出了台灣小吃的特色,
在網路圖文興盛的時代,能夠持續以純粹的文字紀錄個人的淺見心得,其文筆叫人深感佩服,犀利的筆觸,形容小吃總在恰當的點上,在夜晚閱讀時總讓人勾起無比食慾,越讀越是飢餓,強烈建議請勿半夜閱讀,否則後果自行負責呀!
延伸閱讀:
[料理二三事]本月書單推薦|廚房裡的人類學家、世界啤酒品飲大全、壽司之神全技法:小野二郎的壽司聖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