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,總是要突然有股衝動才能說走就走,眼看228連假逼近,卻一點計畫也沒有,腦中倒是忽然蹦出想去台東走走的念頭,立刻問了幾個朋友是否要來趟花東之旅,每個人都點頭說好,我趕緊上網訂了房,深怕一個沒確定又得窩在家渡過連假。
想一想,很久沒有跟好朋友們在外頭玩過夜了,尤其出社會後,大家各自忙碌,要找到共同的時間一起出遊,著實不易,不免有點期待這次的小旅行。
為了怕遇上連假的雪隧車潮,我們選擇一大清早就從台北出發,果然一路暢通無阻,一口氣開到了鳳林,原本要先去買美好花生醬,殊不知輸入錯誤地址來到了林田山,講一講也挺有趣,我們一路開進小路,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林,正納悶賣個花生醬怎麼會選在這種荒僻的地方,猛然抬頭一看指標,才發現意外的來到了鳳林著名景點之一: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。
一行人只好哭笑不得的下車,既然來了,就隨意走走吧!

以前這裡是台灣的第四大林場(前三大分別是:阿里山、八仙山以及太平山),在日治時代因為需要大量的人力來進行伐木的作業,所以除了興建運材軌道,也建造了員工宿舍、學校、雜貨店…等等,生活機能應有盡有,儼然是一個小型的社區,一直到光復後政府宣布禁止伐天然林,林田山才逐漸沒落。




看著枯葉飄落在碎石子路上,褐色一片淹沒了鐵軌,卻掩蓋不了舊時代的痕跡,昔日的繁華對比今日,只剩悵然迴盪在山林間,風忽悠悠吹過,彷彿聽見遠處嘆息聲傳來,訴說林田山如今沒落的無奈。




散步突然看到一奇景,一位長髮男子坐在火車頭上拍照。
(喂,老兄你會不會太隨便了一點,火車頭是給你這樣坐的嗎?)




走到鐵道下方,矮舊的老房子靜靜佇立在小路兩旁,建築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格,不知怎麼的想起在京都的那條花見小路,每扇門窗也是這樣的迷你,看得出後人試圖用一層層嶄新的油漆掩飾早已斑駁的外牆,靜謐的小路裡,可以閉上眼想像那時代的林田山是何等熱鬧。 我呼吸著山林給予的芬多精,然後,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。




中午在鳳林知名的「月廬」用餐,該餐廳的梅子雞很有名,只是適逢連續假期,來此用餐的遊客很多,不知道是不是也連帶影響了梅子雞的品質,嚐起來似乎沒想像中這麼入味,但還是可以吃出餐廳本身的雞肉品質相當棒,意外的的彈牙多汁呢。




其實來月廬用餐還有一個好處,由於餐廳位置在半山腰上,從庭園往外看去,會是一大片的山嵐景色,風景遼闊怡人,比起之前在楓林步道看到的花蓮市景還要更令人賞心悅目(在楓林步道還會有電塔、電線阻礙觀賞的視線)。




大夥兒吃飽喝足又繼續趕路,原本打算一口氣油門踩到底直達台東就回飯店休息(沒錯,我們的旅行就是一個懶人行程的概念),後來看時間還早,就繞到了現在夯翻天的池上伯朗大道,準備到此一遊紀念一下。
更正一下,正確來說,應該是「僅此一遊」。
從硬是要一大清早出發閃避遊客,就知道我們其實不大喜歡去景點人擠人,那種只見遊客不見景色的行程,完全不合我們的胃口,不過既然順路,就來這看看有多特別吧!




將車停在寺廟的停車場後,決定以步行的方式走進去,拜金城武所賜,讓原本普普通通的一條路,瞬間變成炙手可熱的觀光聖地,這多少也帶動了附近的觀光,旁邊的住戶抓緊觀光人潮,利用自家的空地,藉機賺一筆停車費,有的還打著「租腳踏車,免停車費」的方式來吸引觀光客。




我們停留的時間沒有很長,所以沒有另外租自行車,一來是遊客太多,二來是天候不佳,抬頭往上看是層層的烏雲,不見藍天,加上冬季剛過,只見耕耘車走過的痕跡,沒有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稻田,許多田都還處在休耕的狀態。
但我想要是天氣晴朗,這裏應該真的很美,站在伯朗大道的正中央放眼看去,筆直的道路與壯闊山脈霸氣的垂直,這樣的景致的確會讓人看了心曠神怡。








離開伯朗大道後就回飯店休息了,這次住宿「鹿鳴溫泉飯店」,不多說當然是為了溫泉而去,沒有刻意安排太多景點,就是為了能夠徹底放鬆。
選擇溫泉飯店最大的優點是直接就可以在房間內泡溫泉,如果嫌客房的池子不夠大,另外還可以選擇去公共設施泡裸湯,裡面除了溫泉池還附設烤箱跟蒸氣室,假使覺得天氣炎熱,還有室外的溫泉游泳池玩耍,泳池設置了露天電影院,可以邊泡邊看,簡直是超級享受。
隔天早上特地早起到公共浴池泡完湯再去吃自助早餐,退完房後出發前往台東市區,準備到這次我最喜歡的景點–台東森林公園。
在前往台東森林公園的路途中,經過市區買了卑南包子、阿伯披薩以及藍蜻艇速食專賣店的炸雞餐,準備外帶到公園野餐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如果使用Goolge map導航前往,一定記得目的地要輸入「台東森林公園入口處」,不然導航會把你帶到一個死路裡(這次的慘痛經驗)。
門口的左邊就是停車場,把車子停好後,可以到公園旁的腳踏車店租自行車,一次$100元,無限騎到飽。




手忙腳亂地把買來的食物裝載到車籃裡,進入公園尋找野餐的好地點。
只是繞啊繞的,忘了得先看公園的地圖,結果繞了一大圈之後,好氣又好笑的回到接近入口處附近的一個小湖旁,顧不得滿身大汗了,選了一顆看起來遮蔽度還不錯的樹,攤開野餐墊,擺上了還有些許餘溫的在地美食,一夥人就這樣懶洋洋的坐在草地上悠哉。








阿伯披薩和卑南包子比想像中還美味,本來應該要慢條斯理的吃,但仍忍不住一口氣將食物橫掃一空,如此晴朗的好天氣,在蔭底下乘涼發呆,配上美食,享受微風徐徐吹過,對我來說這才像是一種度假。 吃飽後休息了一下,儲備好體力,拍掉黏在屁股上的雜草,跨上自行車準備正式遊覽台東森林公園!




為了避免重演一開始的鬼打牆,我們先是找到了公園的地圖,看好路線才出發,決定把公園的三個大湖(活水湖、琵琶湖以及鴛鴦湖)當作目標各走過一次。
其中一位朋友這陣子迷上玩長板,就連來台東也不忘帶了他心愛的長板,還好公園道路平坦,倒也蠻適合用「滑」的方式遊覽,只不過很耗體力,才看他滑沒多久就滿身汗了,我們其他人都騎自行車,顯得輕鬆多了,畢竟台東森林公園比想像中大~上很多,有得他滑了。




三月的天氣十分舒適,溫暖陽光灑落在身上,依著風騎著自行車穿越重重樹林,有點羨慕台東人擁有這麼大一片的公園綠地,沒有太多刻意的人造景色,保留了原始森林該有的風貌,道路兩側各有挺拔的大樹林立,就算曝曬在太陽底下,仍可以感到一絲涼快。








我拿著GRD小相機捕捉大家騎著自行車調皮的身影,某方面也算是種挑戰,左手緊握車把,右手得拿著相機盲拍,還要邊注意腳下的路,危險增添了騎乘時的刺激感,每按下快門就是一次未知的驚喜,讓拍照變得饒富趣味。








沿途也有不少遊客選擇步行的方式,悠閒漫步在綠地裡,而當地人多半是來公園慢跑或是遛狗,時不時就會看見小狗兒快樂的在路上忘情奔跑,彷彿牠們已回歸自然,釋放了束縛。




經過幾折蜿蜒,抵達第一個湖–琵琶湖,圍繞湖畔的是一排柳樹,枝葉隨風搖曳,倒影映在清澈的湖面上,這幅景色像是印象派時代的畫作,不禁讓人著迷在其中。








拍完照又繼續前進,享受著騎乘的樂趣,欣賞綠與黃交錯的美景,呼吸森林給予的芬多精,大夥兒嘻笑打鬧在樹叢間,我們像是回到童年時代,在這裡找回了最初的那份單純美好。




很快地到了第二個目的地–活水湖。 當我見到活水湖,忍不住驚嘆它的大小,目測跑完一圈,也要花上數分鐘,這是由人工建造的湖泊,中規中矩的長條狀,像是個大型泳池,這也是台東森林公園三個湖泊裡面最大的一個,每年這裡會舉辦龍舟競賽,可想而知其大小了吧?








只是對於人工建造的湖,個人沒有太大的喜愛,倒是很欣賞河岸兩旁集體凋零的樹木,春季才剛到,枝葉的新芽還未長出,形成另一種蕭瑟的風景。












公園座椅圍了活水湖一整圈,所謂的公園第一排也不過就是如此吧?(笑)




離開活水湖時天氣已逐漸轉陰,陽光悄悄被烏雲遮蔽,下雨前那股充滿濕氣的泥土味飄散在空氣中,其實踩著踩著腳也痠了,但為了最後的目標,我們仍奮力的繼續前進,途中偶遇上坡,滑著滑板的友人就這麼將手臂搭在我們肩上,依著我們的腳力才得已順利前進。




一直往西騎,終於到了最後的終點–鴛鴦湖,一到目的地,馬上停下來休息,看到翠綠的湖泊,沒有像先前剛看到活水湖及琵琶湖那樣的驚訝感,也許是體力已耗盡,彼此都說不上什麼話,氣喘吁吁的看著這片小湖,調節著呼吸,雖然疲累,但看得出來每個人都帶著滿足的表情,彷彿完成了一件不得了的事。




我們停留在鴛鴦湖的時間很短,稍作休憩後,很有默契的齊聲說時間也差不多,該是離開公園的時候了,於是起身,再次跨上自行車,回到最開始的地方。




整個騎乘的過程大約花了近三小時,這偌大的森林走進去像是一條時光隧道把我們縮小回到童年時代,沿路走走停停,如同孩子般的嬉鬧,上演你追我跑的戲碼,讓我們暫時忘記自己已是步入社會的成年人。
此刻才明白,往往旅途的目的地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在於其中的過程,沿途看到的每一樣事物,發生的趣事,還有與你同行的夥伴,這才是旅行中最美麗的風景。